严监严管言出必行 8天12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

严监严管言出必行 8天12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
2024年05月14日 05:00 21世纪经济报道

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【信披】查看更多考评等级

  “严监管”成为证监会工作主基调已有数月。4月30日,沪深北交易所发布包括IPO新规、退市新规等在内的系列资本市场正式版本新规后,因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被点名的上市公司数量进一步增加。

  根据Wind数据统计,仅5月5日~5月12日短短8天时间内,有至少12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,5家企业收到深交所股票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,9家上市公司由于被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大额资金收交易所关注函,被监管点名的企业数量多达20余家。

  上市公司被严惩的同时,券商等中介机构也频收罚单。仅5月10日,即有国信证券、中金公司、申万宏源、中信证券、东莞证券、开源证券6家券商被各地证监局出具处罚。

  纵观系列处罚案例,一些新特点开始呈现。根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分析,新政策引导下,“长牙带刺”效应显著。一方面,行政处罚立案调查数量大幅上升,监管覆盖面更为广泛,信息披露违法、内幕交易、操纵市场、违规增减持等均有所涉及。另一方面,案件处理罚没金额和罚没比例双双提升,刑事处罚比例进一步提高,整体处罚力度显著增强。

  8日内20余家公司被点名

  随着年报法定披露截止日的结束和系列资本市场新规的正式实施,A股迎来新一波上市公司罚单密集披露期。

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采访与调研发现,相较于昔日罚单,此轮罚单数量更多、力度更大,5月5日以来被点名的上市公司已经多达20余家。细察20余家企业罚单,四大特点涌现。

  首先,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明显增多。

  记者了解到,往年证监会每年立案调查数量大多在100家左右;2023年增加至超过130家,月均仍然不足11家。而在5月5日~5月12日仅仅8天时间内,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即多达12家。

  其中,仅仅5月8日晚间,即有包括ST华铁、威创股份、普利制药、*ST三盛、ST易联众、东旭光电、东旭蓝天、*ST越博在内的8家上市公司公告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。5月5日~5月12日期间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还包括5月5日被立案的劲嘉股份、凯撒文化,5月9日被立案的*ST文投,5月12日被立案的天娱数科。

  从上述企业被立案调查的原因来看,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2023年年报者数量最多,达7家;其他信披违规公司3家。

  性质最为严重的是5月12日被立案调查的天娱数科董事长、总经理徐德伟,其因涉嫌共同职务违法,被宁夏回族自治区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留置。

  其次,被ST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。

  仅5月12日晚间,即有海峡创新、汇金股份、特发信息3家上市公司因为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被实施“其他风险警示(ST)”,其公司及主要责任人分别被合计罚款110万元、200万元和1000余万元。

  再者,更多企业拟被“摘牌”。

  5月6日晚间,*ST三盛、*ST越博、*ST太安、*ST左江、*ST中期5家上市公司被深交所出具股票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,面临极大强制退市风险。

  5家企业的共同问题在于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,其在被“披星戴帽”后的首个会计年度(2023年)未能获得相对正常的年报审计报告——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乃至未能如期披露年报。

  此外,值得注意的是,监管在严惩上市公司的同时,对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处罚力度亦明显加大。

  仅仅5月10日,即有包括国信证券、中金公司、申万宏源、中信证券、东莞证券、开源证券在内的6家券商收到罚单,5月5日以来被点名的券商更是多达9家。

  “严监管是证监会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,无论是上市公司,还是证券公司、会计所等中介机构,后续被出具罚单的数量大概率还将进一步增加,并且这一趋势将持续延续。”受访人士分析。

  警惕七类企业强制退市风险

  从处罚案例来看,被罚企业明显增多,尤其是因年报披露违规而被罚的企业较往年显著增加,这是否意味着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更为严重?在受访人士看来,答案是否定的。

  根据田轩分析,当前罚单的增加系因在新的监管政策下,要求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,加强信息披露要求,强化退市执行等。在此背景下,监管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从业人员执业规范性、勤勉尽责情况等要求进一步加强,会计师事务所更有底气对上市公司说“不”。整体审计机构执业态度更加谨慎,加强对上市公司经营情况、内控情况等调查,进一步提升执业质量,对上市公司财报真实、准确、完整性存疑等违规信披情况查处将更加严格。

  “以往存在商业合理性存疑、违规担保、历史交易无法提供审计单据等情况,或虚增利润情况时有存在,但因审计检查不严,未纳入强制退市等要求,导致屡禁不止。”田轩表示。

  如今罚单数量的增加,非但不是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增多,反而是根治资本市场乱象力度的增大。当企业问题被更多处罚、严罚之后,上市公司规范性和资本市场生态将大为改善。

  严惩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,势必意味着更多企业被强制退市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尽早识别此类企业并谨慎投资,至关重要。

  田轩建议重点关注七类企业强制退市风险,包括财报信披真实性存疑、业绩下滑严重、财务造假触发强制退市标准、控股股东大额资金占用不整改、连续3年内控非标意见、实控权无序争夺、主板公司市值触及5亿元退市标准等。

  “新‘国九条’下,*ST公司面临直接退市风险,尤其是对‘借壳上市’行为严监管,对凭借‘壳资源’恶意炒作、操纵市场的行为精准出击,也会让试图通过借壳上市恶意炒作的投机行为大大减少。”田轩分析道。

  (作者:崔文静,实习生卢子衿 编辑:包芳鸣)

证监会
新浪科技公众号
新浪科技公众号

“掌”握科技鲜闻 (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)

创事记

科学探索

科学大家

苹果汇

众测

专题

官方微博

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

公众号

新浪科技

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

苹果汇

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

新浪众测

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

新浪探索

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,精彩的震撼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