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1亿年前鳞木类化石撞脸巧克力脆筒

3.1亿年前鳞木类化石撞脸巧克力脆筒
2024年05月15日 01:07 新快报

近日,在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城区水泉沟村及郊区荫营镇一带的3.1亿年前木化石群发掘现场,科考人员发现大量鳞木类化石,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经过观察、分析和研究,确定这是目前我国古生物化石发掘中保存最完整的鳞木矿化标本。

重要成煤植物

在山西省阳泉市水泉沟村和荫营镇一带,有一个3.1亿年前的木化石群。2022年开始,科研人员就持续在这里进行发掘、研究。近日,他们新发现了大量鳞木类化石,这也是目前我国古生物化石发掘中保存最完整的鳞木矿化标本。

据了解,此次发现的近十种鳞木类化石,都集中在距今3.1亿~2.9亿年之间,也就是石炭纪,这是地球上形成大规模茂密森林并孕育煤炭资源的重要时期。

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军表示,(这是)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完整的鳞木矿化标本,首先是科学上的价值,比如说人们都知道煤是植物形成的,那究竟是什么植物形成的,传统标本的保存让我们研究的深度达不到。那么现在这种化石材料就能明明确确、清清楚楚地展示这个物种是什么物种。

鳞木,是生活在古生代晚期的一种已灭绝的远古石松纲植物,科达是一类已经绝灭的裸子植物,它们是3亿年前后(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)的重要成煤植物。

40多米高的大树

在山西阳泉3.1亿年前的木化石群发掘现场,科研人员还发现了目前国内个体最大的科达类木化石,距今约2.95亿年。

据了解,科达是一类已经绝灭的裸子植物,多为高大的乔木,也是重要的可以形成煤炭的植物。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通过相关复原技术,推测这株科达木在当时大约有43.5米高。专家介绍,这棵树倒的方向朝东,反映了当时水流的方向是由西向东,推测当时大海可能就在阳泉东南方向。

据了解,对阳泉3.1亿年前木化石群进一步研究分析后,科研人员在树木内部发现了数量可观、结构精美的化石真菌和大量疑似甲螨粪便的化石,还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扎根在另一种树木内部的“哺育木”现象。

文图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

新浪科技公众号
新浪科技公众号

“掌”握科技鲜闻 (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)

创事记

科学探索

科学大家

苹果汇

众测

专题

官方微博

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

公众号

新浪科技

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

苹果汇

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

新浪众测

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

新浪探索

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,精彩的震撼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