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Wayback Machine - https://web.archive.org/web/20121030195656/http://www.stnn.cc/geography/200607/t20060704_270851.html
星岛环球网>>人文地理>>正文 时间:2006-07-04
从萨满到佛 吐鲁番回鹘人的宗教流变
星岛环球网 www.singtaonet.com

从萨满教到佛教 吐鲁番回鹘人的宗教流变

火焰山下的故城遗址

  吐鲁番地区自古以来,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地区,也是一个多宗教地区。历史上在这里流行的宗教有萨满教、祆教、佛教、道教、摩尼教、景教、伊斯兰教、基督教等。其中萨满教、祆教、摩尼教、景教等已经消失,而佛教、道教、伊斯兰教,基督教一直流传至今。

  萨满教

  萨满教是晚期原始宗教的一种,产生于中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地区。“萨满”是通古斯的音译,即“巫”的意思,它相信万物有灵,灵魂不灭,认为凡是世上存在的事都有自己的主宰——神灵。萨满教的神灵繁多,因而有多种崇拜,认为世界分三层,上层为天堂,神灵居住;中层为地面,人居住;下层为地狱,魔鬼居住。活动形式为“跳神”,为人“驱邪治病”时,口念咒语,手舞足蹈。回鹘人西迁高昌后,改信佛教和摩尼教。萨满教自然消亡;但萨满教的一些遗俗却在当地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、宗教仪式中保留了下来,至今仍在民间流传。如维吾尔族中“巴合西”即是萨满巫医,朝拜麻扎时跳萨满舞,对精神病患者请毛拉念经,跳驱鬼舞等。

  祆 教

  祆教即琐罗亚斯德教,于公元前6世纪末由琐罗亚斯德创立于波斯东部,主要经典是《波斯古经》。祆教崇拜日月星辰,对火尤为祟拜,故又称“拜火教”。

  考古证明,公元前4世纪祆教就己传入了新疆,且已在鄯善县吐峪沟留下了遗迹。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,已盛行于高昌地区。高昌国官职中没有“萨薄”一职,专管祆教事务,说明祆教在这里已比较盛行,教徒已为数不少,到10世纪末,高昌仍有人信奉祆教,并且有祆教祭师随使臣一起向宋朝天子朝贡。后随着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,祆教开始由衰落逐渐走向消亡。但至今维吾尔族民间习俗中仍保存着祆教的遗风。如结婚时,新娘乘车要跃过火堆或绕火堆一周,表示消灾避祸,幸福吉祥;又如用烧红的砍土曼或点燃的芦苇治病等。从吐鲁番的出土文书中可知,麴氏高昌时期,吐鲁番已有祆教寺多处,且和佛寺一样占有部分土地。

  摩尼教

  摩尼教于公元3世纪由摩尼创立于古代波斯(今伊朗)并被栗特人所信奉。在麴氏高昌王国中已有栗特族人的侨民居住,摩尼教亦随之在民间传播。

  8世纪中叶,阿拉伯人占据栗特人故乡,部分栗特人背井离乡来到吐鲁番居住,使这里的摩尼教势力逐渐增强,并影响了当地居民。摩尼教早在漠北回鹘汗国牟羽可汗时就立为国教。

  唐开成五年(840),回鹘西迁来到吐鲁番,摩尼教在高昌回鹘汗王的倡导和保护下,迅速发展壮大。摩尼教在回鹘王国的政治上处于特殊的地位,并活跃于当时的政治、经济,文化领域。交河、高昌都建有大小不同的摩尼寺院,寺院拥有大量的土地、果园,寺内有众多的工役。官府以行政命令的形式给摩尼僧院种种特权,以保证寺院的经济生活来源。摩尼教重视历法,用栗特文编成的历帝《土耀历》曾在高昌广为滞传。另外还发现了摩尼教寺院遗址和重要文献。如:《二宗经》、《摩尼教徒仟悔词》及一些赞美诗、词等。10世纪后期,高昌回鹘王室改信佛教,摩尼教失去了宗教的统治地位,但仍有一定的势力,到15世纪时,随着伊斯兰教的推行,摩尼教才渐渐消失。但摩尼教的遗风仍在今天的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中保留下来,如日蚀、月蚀时祈祷平安等。

  景 教

  基督教的“聂斯托利派”传人中国后被称景教。景教于公元 5世纪上半叶由叙利亚人聂斯托利创立。6世纪传人新疆,一直到清朝后期,从未间断,在民间影响仅次于佛教和伊斯兰教。

  景教何时传入吐鲁番历史无记载,但在高昌时期,它与摩尼教、佛教一起流行。近年来在高昌故城、葡萄沟、吐峪沟等地都发现了景教壁画及用叙利亚文、古波斯文、栗特文和回鹘文书写的景教经文残页。在高昌故城东门附近,还发掘出一幅较完整的景教“棕枝立日”壁画。画中表现的是一组具有回鹘人面部特征的景教信徒,手持棕枝迎接耶酥最后一次进人耶路撒冷的情景。吐鲁番是景教在新疆的中心地,不同文字的景教文献表明,吐鲁番多个民族都信奉景教。清朝末年,景教在吐鲁番逐渐消失。

  佛 教

 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,约在公元前1世纪传人高昌地区。《魏书 •高昌传》和《北史•西域传》中均记载这里“俗事天神,兼信佛法”。当时高昌著名的高憎有道普、法盛、法朗、僧遵、法绪、智林、慧嵩等。他们或在本地修行佛道,或到内地传法译经,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一定地位。据《名僧传抄》记载,齐时高昌僧人法惠曾去龟兹出家,返回高昌后“住仙窟寺,宣教民众“。曾于高昌故城“可汗堡”的东南角出土的《承平兰年(445)沮渠安周造寺功德碑》证明此处为北凉流亡政权的王家寺院。吐峪沟百窟曾发现第七代王麴乾固抄写的《佛说仁王般若波罗密经》残卷,这一切都说明,在南北朝时期,佛教在高昌地区已有很大的发展。

  隋唐时期,佛教在高昌出现了日渐昌盛的景象。据《续高僧传》记载,隋时,天竺沙门达磨笈多道经高昌,在这里曾“客游诸寺”,并说“僧侣多学汉言”。隋炀帝曾命汉僧道乘到张掖特为高昌王麴伯雅讲《金光明经》,“伯雅布发于地,屈乘践焉”。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记载“寺有汉僧三人,中有一老者,衣不及带,跣足出迎,抱法师器,哀号硬咽不能己已,言‘岂期今日重见乡人’,法师亦对之伤流”。由此说明,内地僧人来到高昌己经很久了,同时也证明,高昌地区不仅佛教盛行,而且吸引内地汉人来此,出现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种佛教回流现象。

www.singtaonet.com
关键词: 进入讨论区>>【文化广场】
来源:SRC-406    编辑:吴正翔 [ 打印 ] [ ] [ 关闭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