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Wayback Machine - https://web.archive.org/web/20200622104204/http://history.people.com.cn/GB/205396/13852546.html
历史上的今天1939年1月28日 爱尔兰诗人叶芝逝世  公告:《文史参考》网上订阅系统已开放,欢迎访问!

人民网>>文史

"四人帮"被粉碎后的怪事:"文革"之风仍在继续吹

2011年01月30日21:17  来源:人民网-文史频道

【字号 】  打印  留言  论坛  网摘  手机点评  纠错

粉碎“四人帮”之后,叶剑英在一次讲话中沉痛地说:“文化大革命”死了2000万人,整了1亿人,浪费了8000亿人民币。但是,在粉碎“四人帮”之后的一段时期,却发生一个奇怪的现象,这就是:一方面揭批“四人帮”,另一方面又肯定甚至称赞“文化大革命”。

  本文摘自《交锋—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》,凌志军、马立诚著,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

  “文化大革命”是对还是错

  “文化大革命”是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,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惨重灾难罄竹难书。

  粉碎“四人帮”之后,叶剑英在一次讲话中沉痛地说:“文化大革命”死了2000万人,整了1亿人,浪费了8000亿人民币。

  “文化大革命”发动之初,就遭到以刘少奇、邓小平、彭真等为代表的党内健康力量的反对。

  随着“文化大革命”深入展开,特别是林彪事件之后,广大干部和群众对这场“史无前例”的运动更是十分反感和痛恨,采取各种行动加以抵制。遇罗克、张志新等无数人为此遭到打击迫害甚至献出了生命。

  到了“文化大革命”后期,甚至连毛泽东也感到孤立不安,丧失了信心。他去世前曾说,他这一生干了两件大事,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,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;抗战八年,把日本人“请”回老家去了。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。另一件就是发动“文化大革命”。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,反对的人不少。

  党心民心对“文化大革命”的评价,是任何有头脑的人都很清楚的。

  但是,在粉碎“四人帮”之后的一段时期,却发生一个奇怪的现象,这就是:一方面揭批“四人帮”,另一方面又肯定甚至称赞“文化大革命”。

  1976年10月24日,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召开的庆祝粉碎“四人帮”的百万军民大会上,吴德在讲话中除了号召揭发批判“四人帮”之外,还要求广大干部群众继承毛主席遗志,“继续批邓,反击右倾翻案风,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”。

  第二天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两报一刊社论《伟大的历史性胜利》,同样号召全国人民“自觉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,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”。

  两报一刊即《人民日报》、《解放军报》、《红旗》杂志。两报一刊联合发表社论是“文化大革命”的一个创造。《人民日报》是中共中央机关报,《红旗》杂志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,《解放军报》是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报。以两报一刊名义联合发表社论,表明文章具有最高规格,传达了最高司令部或最高统帅的声音,极具威力。

  甚至到了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发表的公报中,也还是以明确的口气肯定“文化大革命”,要求全党以阶级斗争为纲,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,巩固和发展“文化大革命”的胜利成果。

  这自然与华国锋有着直接的关系。

  毛泽东去世前之所以给华国锋以重托,就是希望他能维护“文化大革命”。

  华国锋作为“文化大革命”的既得利益者,对于“文化大革命”,可说是一往情深。

  1976年10月8日,在中央召开的“打招呼”会上,华国锋在讲话中说:对“文化大革命”要肯定,“文化大革命”是基本正确,有所不足。现在我们要着重解决有所不足。这次解决“四人帮”的问题,不要算他们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的老账。搞“四人帮”,并不是因为他们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的缺点错误,他们的核心问题是篡党夺权。要教育我们的干部正确对待“文化大革命”,正确对待群众,正确对待自己。不然的话,有人会说:“‘文化大革命’整得我好苦啊,这下子可把根子找到了。”要翻过来。可要注意这个问题啊!特别是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受过冲击的人要注意。华国锋还说:批林批孔,要按毛主席的指示办。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,是毛主席亲自发动的,要继续批。

  这个讲话说明了华国锋和“四人帮”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,他们都是拥护“文化大革命”的。

  华国锋和“四人帮”的矛盾在于:华国锋认为“四人帮”是“另搞一套”,对他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,想要推翻他,企图“篡党夺权”。这一矛盾激化起来,才促使华国锋与“四人帮”决裂了。

(责任编辑:吴皓)

相关新闻

[张大千胡子长 睡觉不知往哪搁] 张大千是个大胡子,浓密的胡须铺垂近腹。有一人见此,顿生好奇,问:“张先生,睡觉时,您的胡子是放在被子上面还是搁在里头的?”张大千一愣:“这……我也不清楚。这样吧,明天再告诉你。” 晚上就寝,张大千将胡子撂在 …更多 

1896年李鸿章访问美国,接受《纽约时报》采访,记者问他是否可以将美国的报纸介绍到中国,他答道:“中国办有报纸,但遗憾的是,中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,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敢说真话,只讲真话。中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时十分吝啬,他们只讲部分的 …更多

我要发表留言

  1. 新刊(2月上)
        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��尤眨�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在这家人团聚、访亲拜友的欢乐时节,中国昔日领袖级人物辞旧迎新之际留下的许多佳话和轶闻,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。
         “开国元首”毛泽东宴请“末代皇帝”溥仪时,请他吃青椒炒苦瓜,辣出一脸热汗的溥仪,直说味道“不错,不错”;……更多

  1.  
  2.  

热点文章排行

编辑推荐

连载·书摘

  1.   笔者以通俗轻松的笔法切入历史截面,试图在那些鲜活的故事里,探寻一些历史的真实原貌,并进行多角度评读,品味一下那些不曾远去的影像……  笔者以通俗轻松的笔法切入历史截面,试图在那些鲜活的故事里,探寻一些历史的真实原貌,并进行多角度评读,品味一下那些不曾远去的影像……
  2.   百年激荡,回望辛亥。大革命,过场的都是大角色,一大堆左右了历史的灿烂群星。都督的样儿,党人的棒儿,名士的案儿,侠客的范儿……  百年激荡,回望辛亥。大革命,过场的都是大角色,一大堆左右了历史的灿烂群星。都督的样儿,党人的棒儿,名士的案儿,侠客的范儿……
  3.     它是何方党史笔记的集结。不是单纯从亲历、亲闻写起,而是从大量的史料出发,旁征博引,梳理了毛泽东与张闻天关系的演变……    它是何方党史笔记的集结。不是单纯从亲历、亲闻写起,而是从大量的史料出发,旁征博引,梳理了毛泽东与张闻天关系的演变……